?????
转自公众号 人文医疗 感谢原作者
心脏性猝死是临床上最危急、最凶险的情况之一,表现为呼吸、心搏的骤停。我国心脏性猝死患者位居世界之首,促进全体公民对心肺复苏操作流程的认识和掌握,势在必行。
判断现场:是否适宜急救。远离危险源、疏散人群、空气新鲜、通风良好、选择硬质地面或床面。
判断意识:轻拍重呼——可轻拍伤员双肩,大声呼喊伤员名字,观察5~10秒,如未回应,则表明其意识已丧失。此时应立刻高声呼救,寻求其他人的帮助,拨打120。
判断呼吸:一听二看三感觉——将一只耳朵贴近伤员口鼻,听伤员是否有呼吸声音,看伤员胸廓有无起伏,感觉脸颊附近是否有空气流动。
判断循环:触摸颈动脉搏动——颈动脉的位置在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,只要摸不到脉搏,就可以判定心跳停止。
胸部按压(Compressions)
心肺复苏体位: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,解开衣扣,暴露前胸,松开腰带。施救者位于患者一侧,两腿与肩同宽。 注意:需要移动患者时,如果患者头颈部有外伤或疑似外伤,必须把头、颈及身体当作一个整体单位来转动(同轴转动),避免颈部或背部的屈曲或扭曲以保护颈椎。
按压部位: 胸骨下段三分之一交界处或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。
按压定位: 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侧的胸廓肋缘,手指向中线滑动到剑突部位,取剑突上两横指。
按压姿势;手掌根置于两横指上方,置于胸骨正中,另一手叠加之上,手指锁住,交叉抬起。
按压原则:①按压频率:100-120次/分;②按压幅度:胸骨下陷约5cm(成人);③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基本相等;④按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弹;⑤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,以免按压点移位;⑥手指不能接触胸壁以避免用力不均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。
按压方法:按压时上半身前倾,腕、肘、肩关节伸直,以髋关节为支点,垂直向下用力,借助上半身的重力以掌根为着力点进行按压,如此有力、快速、有节奏地持续进行。
按压次数:30次。
开放气道(Airway)
以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。 昏迷的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气道堵塞,在进行人工呼吸前,应先确保患者气道畅通。
清除异物:开放气道的同时应迅速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泥、土块、痰、涕、呕吐物等,使呼吸道通畅。有假牙者应取出假牙。
仰头抬颏法:将一只手置于患者的前额,然后用手掌推动,使其头部后仰;将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颏骨附近的下颌下方;提起下颌,使颏骨上抬。
推举下颌法:如疑似头部或颈部损伤时使用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,因为此法可以减少颈部和脊椎的移动。
人工呼吸(Breathing)
口对口呼吸:捏紧伤病员的鼻子,施救者正常吸气后,口对口,完全包住伤病员的口唇(避免漏气),缓慢吹气1秒以上后观察胸廓有无明显抬起;松口松鼻,观察胸廓有无回落、气体有无呼出。
人工呼吸次数: 2次。
人工呼吸频率:8-10次/min。
每个周期=30次按压+2次人工呼吸
如此重复5个周期后,评估伤病员是否恢复意识、呼吸和脉搏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石家庄天鲲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,本文标题:《非医护人员也要懂!心肺复苏操作流程详解(C-A-B),关键时刻救命!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